如何在标杆企业考察活动中高效学习?

中国标杆考察俱乐部(北京东方博石管理咨询公司)致力于到中国优秀企业的现场学习,几年来我们曾到华为、腾讯、阿里、京东、小米、滴滴、乐视、今日头条、褚橙等中国标杆企业学习。


究竟该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和准备什么样的问题学习?如何与自己的企业关联,让自己的企业管理得到提升和改进?如何能把标杆企业好的管理方式在自己的企业中实践落地呢!






如何在参访企业活动中高效学习?

吴强/文


    企业家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,有人喜欢阅读、有人喜欢上课、还有人喜欢参访先进企业。这些都很好,只要企业家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,企业就不会固步自封。当然,比较好的学习方法,用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的说法,是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、见万个人。”


    早在1946年,美国学者埃德加.戴尔(Edgar Dale)提出了“学习金字塔”理论。他以语言学习为例,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:阅读能记住学习内容的10%;聆听能记住学习内容的20%;看图能记住30%;看影像,看展览,看演示,现场观摩能记住50%;参与讨论,发言能记住70%;做报告,给别人讲,亲身体验,动手做能记住90%。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过类似的研究,结论差不多,只是把阅读和聆听掉了个个儿。




    根据这个理论,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在参访企业的过程中,提高学习效率和实用性的心得。

1
不挑毛病

    参访优秀企业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,优秀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,必然有它的独到之处。我见过很多企业家在考察过程中,总是关注参访企业做的不好的地方,给被参访企业挑毛病。没有哪家企业是完美的,如果你的注意力用在挑毛病上,你就不会观察到企业优秀的部分,也就起不到学习效果。

2
事前阅读

    观察一家企业,不要只是看这家企业目前的状态,学习其正在使用的方法和工具。企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,此一时彼一时。所以,事先阅读一些企业发展历程的书籍,能有助于你更加好的了解被访企业,也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企业现在的管理逻辑和方法。




3
建立假设

    考察企业的目的,是为了解决自己在经营上的一些困惑,也许是方法和工具、也许是思路和理念。所以,要从问题出发——先确定自己要解决的“真问题”,然后自己假设受访企业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。带着这个假设,在参访的过程中去“证实”或者“证伪”,会有很大收获。

4
做好笔记

    在参访过程中,会看到受访企业的很多展示文字或者图表,也会听到企业接待人员的报告和演讲。这种被动吸收的学习方式,可以带来30%的知识沉淀。我每次翻看参访的学习笔记时,都有很强的新鲜感。如果当时没做笔记,可能事后什么都不记得。

5
焦点提问


    受访企业的发言人通常会留些时间回答问题。你可以根据事先的“基本假设”和参访、听课中的观察进行提问,来“证实”或者“证伪”你的分析和判断。提问不是为了显摆自己,而是为了获取知识。


6

小组讨论

   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,“讨论”能把学习效率从30%提升到50%。在讨论中你必须表达你的观点,这有助于你整理获取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。同时,在小组讨论中,你会发现别人的思维方式、观察角度和你有很大的不同,不要执着于谁对谁错,只是别人看到了你没看到的盲区而已。用开放的心态多与人交流,效果不亚于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。






7
实践行动

    怎么理解王健林说的“清华北大不如胆大”。我想,“清华北大”代表一种对问题的认知能力,而“胆大”代表的是实践和探索的能力。有认知而没有实践,知识不能变成价值。把考察中学习到的认知变成实践,能将学习效率提升到75%,如果你还能把学习的内容整理出来,在企业内部和小伙伴一起分享,你的学习效率将达到90%。


    参访企业这种学习方式,是为了将在先进企业的最佳实践引入自己的企业,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。二战以后,日本的企业经营者大批赴美,考察其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,这对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

    中国企业也面临转型,转型先转认知和观念,所以必须学习。企业家的学习光靠看书和上课是不够的,还要去到优秀企业的现场,看见现物、了解现实,并且多多和人交流。这也许就是任正非先生说的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、见万个人”的道理所在吧。


分享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