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阿里巴巴有一支被称为“铁军”的团队,曾经被马云评价为“最有阿里味儿”的一群人。10月10日是“阿里铁军”成立15周年的日子。小编为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……
(一)
中供铁军是谁?
“中国供应商”团队(简称中供)它是国际B2B平台,阿里巴巴的初创业务之一。铁军,一支铁打的销售队伍,一支屡创奇迹被称为“奶牛”的生力军,一支被我们的客户都佩服并竞相学习的团队,一种值得我们铭记的精神……十几年酸甜苦辣,是成千上万名中供销售的共同记忆。中供的足迹,是整个阿里巴巴发展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。
-视频:回到初心-
视频中的人叫方永新,是阿里巴巴B2B人力资源部资深总监,人称“大炮”,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之一。出身“铁军”的他说,无论什么时候“永远是阿里巴巴的一名销售”。
在铁军成立十五周年之际,大炮重新拜访了十几年前自己服务过的客户。龙游新西帝电子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最早的客户之一,公司营业额从几百万做到上千万,还获得过“全球十大网商”称号。
总经理童慧智在接受采访之余还给马老师录了一段视频,说了几句悄悄话。大炮真的把客户的这段小视频发给了马老师。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,马老师还记得童经理,记得这家客户。他回复留言:“感谢客户,支持我们走了这么远!”
“所以我对中供铁军特别想讲的是,”大炮说:“我们永远扎根在客户的前线,我们永远在客户中间。”
图:阿里巴巴滨江园区摆放的阿牛雕像,奶牛,一直是中供铁军的代言萌宠。
2016年10月10日,阿里铁军十五周年盛典!恰逢小编带领中国标杆学习俱乐部企业家代表团在阿里参访学习,先分享现场精彩的图片:
下面是小编蹲在地上一张一张拍的阿里铁军15年来沉淀的15条成功法则,绝对的干货:
(二)
马云为什么说铁军最有阿里味儿?
“中供铁军”15周年之际,《阿里铁军:马云最喜欢的团队》一书即将推出。这是第一部系统描述阿里铁军文化的著作,深度揭秘这个团队的成长历程。以下是两位作者的采访手记。
作为一个力图客观展现“阿里铁军”全貌的写作者,我们在数十次正式采访中,大多会有意问到这样的问题:你觉得“铁军文化”在新的时代有什么局限性?或者说,你觉得“铁军文化”在新时期,亦即一个“大众创业”的时代,还有那么强的正面价值么?
这么问,在技术上是有必要的,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某个时代的产物,都有它的局限,都有它不为人知或者不被强调的“另一面”。假如你要还原“阿里铁军”丰满真实的形象,就必须了解它的“另一面”。
但这样的问题对于中国供应商团队的成员,包括那些已经离开“中供”但仍旧热爱和强烈认同“铁军文化”的“老中供”,似乎还是会带来些微不适。然而,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,都显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认真、诚恳地回答这个问题。
他们仔细回忆,提供细节,谨慎但坚定地正面回答。答案的立场并不完全相同,严肃认真的态度是完全一样的,最重要的是,无论从什么样的立场出发,他们的回答都没有让人感觉到,他们的话里有溢美、文过饰非、讳疾忌医,或是抱怨吐槽。
很可能,在“中供”早期,他们就是这样一种态度,面对他们的客户的。
所以我们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。“铁军文化”当然有它的局限。它原本就不是完全被规划出来的“人造品”,它是有着鲜明时代特点的,是生长出来的,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的一切主要体征,从商业文化、产业分布、国际环境,到个人际遇,都在今天我们看到的“铁军文化”中糅合了相应的基因。时代在变化,“铁军文化”中的一些形式,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,是不是要原样照搬,是不是还会起到曾经有过的积极作用,真不一定。
但是,“铁军文化”中最核心的那些内容,那些本质性的东西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或者说,至少在中国,在眼前这个“大众创业”的时代,是仍然重要、稀缺的。在网络、创新成为商业话题主流的今日,它能起到的作用,就像是太空时代里的“原力”。
“阿里铁军”的文化,本身就是创业的文化。这句话是“铁军文化”建设与阐释者中最重要的人之一“俞头”俞朝翎说的。他说,“比如说(铁军文化中)要讲诚信,要讲敬业,要讲团队的合作,要去讲拥抱变化。”
图:曾经的铁军一员俞朝翎(中)接受采访
对于“铁军文化”,其实也有不同的定义和视角。“铁军文化”是“阿里巴巴企业文化”的一部分,没有阿里巴巴,没有马云,也就谈不上有“铁军文化”。不过,“铁军文化”又是“阿里巴巴企业文化”中非常醒目和特别的一块,是有自己强烈个性的一块。用“阿里铁军”人自己的感觉,他们是保留了早期阿里巴巴文化最完整最“原始”的团队,或者说,是“阿里味儿”最浓的一块。
相较于一般广为人知的阿里巴巴文化体系或价值观体系,“铁军文化”有什么不同呢?
最突出的是超强执行力和有情有义。这两点,对今天的创业团队都极为难得。
在采访中听说了很多“超强执行力”的故事,包括在“阿里铁军”PK热度最高的时候,很多人在完成了一个看起来根本无法想像的目标后,立即定下了一个更高不可及的目标,而且,居然完成了。听起来就像“大跃进”,相信有很多这样订立了很高目标的人,最终并不一定成功完成,但是,与“大跃进”不同的是,所有人都全力投入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个人的能力,团队的能力,都得到了很大提高。
图:中供铁军年会历史照片
“超强执行力”是需要锤炼的,并且要有很多制约和引导。在这方面,阿里巴巴的高压线制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马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,在创业初期,曾经有两个员工给回扣。尽管这两名员工的业绩占到整个团队的50%,他还是自己下手,“咔咔把两个人裁掉”了。类似的故事,在“中供”数不胜数。有已经做到区域经理的,和上司个人交情很好,管理业绩非常出色,就因为一个内部考试作弊,直接走人了。
类似事情在外人看来,一定觉得小题大做,但对老“中供”人,已经习以为常。年轻人或外部人,会觉得“水至清则无鱼”,不符合“互联网精神”,但毫无疑问,在中国,任何一个创业公司能做到这样“冷酷”,对它的客户来讲,是可敬的伙伴,对它的对手来讲,是可怕的对手。
为什么这里强调了一句“在中国”?因为公司管理面对的是人性,人性的弱点在全世界都差不多,但是在中国,相比其他一些比较现代成熟的社会,一般人普遍更缺乏使命感,缺乏契约精神,缺乏分享能力,缺乏互相鼓励支持的习惯。
在采访中,可以很容易发现,阿里巴巴特别是“中供”的早期成员,学历水准都不高,就算有一些大学毕业的,也很少是名校毕业。但就是这些人,在组织起来之后,却形成了惊人的战斗力,成就了当今中国最大的商业奇迹。
你可以说,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坐在了时代的风口上,但是,当时坐在风口的可不止一家,很多起点、人员条件,都比阿里巴巴要好,但成功的是阿里巴巴。在这个出发点,就应该更容易理解,很多保证阿里巴巴执行力的办法,包括“打鸡血”式的团建,至少在当时,是有价值的。雷雁群在采访中就说,一个团队,要有战斗力,总要形成这样的凝聚力,才能打仗。
另一个是“有情有义”。这是很不容易的地方。如果没有这种“有情有义”,那么前面很多“高压线”的东西,成员就不一定能完全接纳。这种“情义”形成的归属感、安全感和信任感,也不是简单靠利益捆绑能替代的。创业公司很多利益都是模糊、变动的,如果没有一些情感上的维系,很难在较长时间内形成谅解。这当然不是说在创业公司的治理中,“情义”可以代替利益。
“超强执行力”和“有情有义”,是“铁军文化”的基因。它们的父本,是阿里巴巴价值观导向,使命感导引,客户至上准则,102年公司愿景。它们的母本,是直销的工作场景,是中国中小企业的鲜明特点。
作为“铁军”曾经的成员,滴滴CEO程维对“铁军文化”的观感是,在对“人”的琢磨上,阿里巴巴已经做到了极致,没有其他公司可以相比。
图:曾经的铁军一员程维(左一)接受采访
他的意思或许可以理解为,“铁军文化”最大的长处,在激发人的潜能,最大程度发挥“人”的作用。它里面很多闪亮的点,都是体现于有“人”存在的场景中,而人性问题永远不是可以用机器可以预测可以解决的。今天互联网创业公司,可能更看重人之外的一些因素,但是在逆风时刻,在考验人性的关口,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。
眼下的“阿里铁军”,无疑也在一个转型变化的节点。拥抱变化是阿里巴巴很重要的文化,在“中供”传统的文化面目中却不是最为鲜明的。“阿里铁军”更习惯的表达是“简单的事情重复做”,“很猛很持久,很傻很天真”。这样一个团队,正在以一种简单,戆直甚至笨拙的姿势,坚决地进行转型。在一个旁观者看来,这种姿态里面,含着一种可怖的力量,显示这只队伍始终保持了一种“创业中”的心态。
也许“铁军文化”中其他的形式都可以拷贝,但有一些很难。比如当采访中问到那些类似“中供有什么毛病”的问题,对“铁军”充满自豪和认同的“铁军人”,能够坦然而诚恳地去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。能做到这一点的团队,不可能惧怕变化。
……
(三)
中供铁军15年大事记
2016年10月10日,阿里铁军十五周年盛典!15岁,恰似一个少年的青春年纪;15年,也是“铁军”成长蜕变的最有力证明。他们是阿里最神秘、最光荣的一支部队。他们出身草莽,书写了一段江湖传奇;他们心怀梦想,赢得光荣;他们历经艰苦却坚守信念,青春不悔,初心不改!
1999年
马云带领18位创始人在他位于杭州的公寓创立阿里巴巴集团;集团的首个网站是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阿里巴巴。
2000年
“中国供应商”作为集团的主打产品推出;直销团队建立。程钦(工号:70)签下中供第一家客户“江苏连云港翠苑食品有限公司”。
2001年
阿里巴巴确立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的使命;第一届销售人员入职培训 “百年大计”开班;年底,阿里巴巴注册用户超100万。
2002年
集团首次实现全年正现金流入,实现收支平衡。提出“一块钱,一块布”口号,通过“一块布”传递服务的重要性。中供直销诞生首批“百万俱乐部”。
2003年
经历“非典事件”的阿里巴巴明确了“客户第一”的价值观理念,“非典”也拉近了电子商务与客户之间的距离。阿里巴巴实现每天收入100万元。
2004年
阿里巴巴核心价值观从“独孤九剑”改为“六脉神剑”。举办第一届网商大会,预示着互联网已从“网友”、“网民”时代走向“网商”时代。实现每天盈利100万。
2005年
集团宣布每年的5月10日为“阿里日”。中供“政委体系”正式建立。客户服务沙龙形式在中供开始流行。
2006年
广东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分别成立,中供直销团队全国区域扩增至16个。为加强铁军制度管理,中供销售团队成立了销售品控部。
2007年
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,象征着电子商务发展迎来了新时代。中供直销团队进行了新续分离。同年产生了铁军PK文化。
2008年
公司提出“冬天的使命”,号召阿里人全力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全球金融危机。11月,中供启动“狂风计划”,推出新一代外贸电子商务服务“出口通”。
2009年
阿里集团创立十周年之际正式搬迁至杭州滨江园区,滨江时代开始。中国供应商的付费客户数较2008年翻一番。
2010年
公司决定实行“春晖计划”,10月新续重新合并,中国供应商产品价格调整为29800。收购国内的一站式出口服务供应商一达通。
2011年
阿里巴巴(B2B)宣布2008年出现的“黑名单事件”处理结果,再次表明了捍卫商业诚信原则和公司价值观的决心。
2012年
中供铁军在黑名单事件后痛定思痛,通过全年努力使客户满意度大幅提高,创12年来中国供应商业绩的历史新高,中供团队人均产值显著提升。
2013年
中供铁军“40-300”服务中客户的变革升级,内部“中供赛马会”等项目为组织“松土壤”,外部“橙系列活动”,“寻梦之旅”等客户服务模式兴起。
2014年
阿里巴巴集团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。外贸生态圈启动,并推出一达通服务和信用保障服务,Alibaba.com开始由信息向交易平台转型。
2015年
围绕阿里巴巴生态体系,整合社会化的信息和资源,打造外贸交易闭环,共建跨境电商生态圈。启动“中供拍档”、“一拍档”、“百城千校”等项目。
2016年
中供铁军成立15周年,围绕一圈一环,聚焦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。铁军持续为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在奋斗!更美好的未来等待我们一起去书写!
|来源:阿里味儿、